每年冬季是维修水利设施的“黄金期”,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冬修水利工程在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抢修后,现已具备通水条件并提前于1月10日恢复通水,比原计划1月20日早了10天。
1月10日上午,记者来到位于忻城县红渡镇的桂中治旱灌区上古岭节制闸,这里作为灌区的“总闸门”,水源由此进入主渠道,再经南北分水闸分流至南、北干渠,覆盖整个灌区。
“1、2、3号水管依次开始放水。”在上古岭节制闸附近的红河渠泵站里,工作人员们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种设备,随着指令的下达,一条条水管开始喷涌出水流,这些水流经过泵站的加压和调节后,沿着红河支渠奔腾向前,为农田送去急需的灌溉水源。
据介绍,红河渠泵站主要通过桂中治旱工程主干渠提水至红河支渠进行灌溉,设计灌溉受益面积5.8万亩,主要灌溉作物为水稻、玉米、桑树、甘蔗等。
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工程是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,建设总长度达594公里,其中干渠长达205公里,支渠41条共389公里。工程开发以农业灌溉为主,兼顾农村人畜饮水和城镇供水,并兼改善生态环境。
据统计,自2023年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工程全面通水运行以来,累计为灌区供水约9.96亿立方米,其中农业用水为8.41亿方,生态补水1.55亿方,覆盖灌区灌溉面积约90万亩,其中受益水稻33万亩、甘蔗49万亩、果蔬和渔业8万亩。
乐滩建管局运行调度科科长李绍权表示:“按照2024年冬修水利的安排,本应到2025年1月20日恢复通水。但由于近期的天气比较干旱,我们在完成冬修水利并符合通水条件的基础上,决定将恢复通水时间提前到1月10日,以满足群众用水和冬种作物用水的需求,保障来宾市‘米袋子’‘糖罐子’的安全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”
0319-4752228